我国航天事业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共同事业,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各行各业大力协同的结果。
党和国家领导及综合部门高度重视国防尖端技术外协配套。早在50年代,主管国防科研的聂荣臻同志曾多次指示:航天系统要抓好“开门七件事”,做到“材料先行”、“定点协作”等。1962年以后,遵照毛主席关于“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指示,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央专委,进一步动员国防科研部门、中国科学院、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科研部门的技术力量,组成了全国规模的协作网。其中包括为我国运载火箭等重点任务,组织各工业部门安排耐高温合金材料、化学推进剂、特装车辆和大型地面试验设备等上万项。国务院各综合部门都把航天外协任务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攻关规划和年度计划,千方百计给予研制经费、人员等各方面条件的保证。“六五”、“七五”期间,国家为此专门拨给有关部门、中科院各种科研费、专项费用等4亿多元,为运载火箭研制安排了各种耐低温材料、高强度及抗烧蚀复合材料、“七专”电子元器件等4000多项。
长征火箭如同其他国家重点工程一样,所需外协配套项目品种多,质量要求高,生产量少,研制周期短,而研制单位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较少。但是,多年来许多承制单位坚持把航天协作任务列为自身工作的重点,想方设法予以保证。1988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办公会,批准研制长征二号捆绑式大型运载火箭。在国务院867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原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物资部会同各有关工业部立即分头召开各种专题紧急订货会。长二捆火箭的近万项协作配套物资,涉及冶金、有色、机械、电子、石化、纺织、轻工、化工、建材、科学院、教委、军工等15个部门和26个省市、300多个企事业单位。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精心组织、指挥和各承制单位努力拼搏下,仅用6个多月时间基本上按质、按量、按进度、按技术要求得以保证。能源、交通、铁道、电力、邮电和公安、海关、各军兵种、武警、民兵等都为解决燃料、用电、运输的困难和保卫、保密、安全等做了大量工作。长二捆火箭能在18个月内研制成功并按时发射澳星B1,这是国家意志力和全国大协作的宏伟标志。
组织好各种新型器材的联合攻关是发展新一代航天型号(含运载火箭)的先行条件。发展新一代航天型号所需各种“高、精、尖”新型器材,也必将依靠全国各行各业的紧密合作、联合攻关。